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4日就屆滿3年,在台烏克蘭人昨(23日)走上街頭要求國際社會究責懲罰侵略者,烏克蘭之聲創辦人申武松表示,期望不會發生烏克蘭遭霸凌到放棄領土,卻仍未能獲得安全保障的情況。
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烏克蘭之聲」等在台烏克蘭人民團,23日下午在莫斯科駐台北代表處對面集會,要求國際社會究責懲罰侵略者。
烏克蘭之聲創辦人、在台韓籍烏克蘭人申武松(Oleksander Shyn)指出,烏克蘭存在的權利正受到威脅,希望能藉此活動提醒世人,台灣儘管在地球的另一端,仍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也希望台灣人能持續支持烏克蘭。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3年來對化解衝突毫無貢獻,指澤倫斯基沒有籌碼,有沒有參與停戰談判根本不重要。中央社引述申武松說,烏克蘭人感到被美國新政府背叛,希望未來有所改變。
他表示,澤倫斯基是烏克蘭合法選出的總統、也是統帥,烏克蘭正在戒嚴、無法舉行選舉,在獨裁者威逼下舉辦選舉將置烏克蘭人於危險之中,況且俄羅斯已被獨裁者統治數十年。
至於烏克蘭擬放棄領土求停戰,申武松指出,「新現實是我們身處利益交換的世界」,必須捨棄一些東西換取幫助,但願不會發生烏克蘭遭霸凌到放棄領土,卻仍未能獲得安全保障的情況,尤其是核武大國俄羅斯10年內已兩度揮兵,烏克蘭不需要一個定時炸彈。
出席活動的網紅「閩南狼PYC」陳柏源受訪時說,烏克蘭與台灣同樣位處威權政權最前線,當然要站出來挺烏克蘭,也希望更多民主陣營國家能堅定給烏克蘭勇氣。
歐洲方面,烏克蘭人及支持者23日再次齊聚歐盟總部所在的布魯塞爾,雖然在詭譎的美俄促和情勢下,這場抗俄戰爭3週年集會人數遠低於過去2年,但群眾高聲要求「武裝烏克蘭」,拒絕被排除談判的羞辱式和平。

從2023年上萬人、2024年7000人,到俄烏戰爭屆滿3週年的日子,布魯塞爾挺烏集會的人數驟降到不滿千人。相較過去2年長長的遊行人龍,今年並未安排遊行,中央社駐當地記者引述主辦團體說,這是因為市府表示目前道路多處施工、難以管制交通。
於是,廣場上的群眾和台階上的講者隔著一條大馬路,記者們等到綠燈才能穿梭兩處採訪取景。媒體出現得比過去兩年多,沒有他國外交代表上台發聲力挺,也是今年與過往不同的現象。
情況丕變,來自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獨自推進與俄羅斯的談判,排除烏克蘭和歐洲國家的參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甚至與川普隔空互批,讓這3年來挺烏的歐洲瀰漫著悲觀氣氛。
是否擔心情勢演變將使烏克蘭愈來愈孤軍奮戰? 主辦集會的民間組織「振興烏克蘭」(Promote Ukraine)創辦人巴蘭蒂(Marta Barandiy)表示,3年前烏克蘭強力挺身抗俄,捍衛法治、民主和自由的共同價值,獲得全世界欽佩並聲言不論多久都要相挺,「這場戰爭仍未結束,我們期待盟友持續與我們站在一起,讓俄羅斯付出代價」。
巴蘭蒂呼籲比利時凍結的俄國資產必須交給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正在捍衛歐洲的生活方式」。她強調若美俄私自達成交易,未被邀請加入談判的烏克蘭和歐洲就不應該執行那個協議,並一起堅持下去。
設在比利時的「烏克蘭青年團結」(Ukrainian Youth United)會長卡查圖瑞恩(Oleksandr Khachaturian)指出,他不太擔心美俄談判決定烏克蘭的命運,因為「沒有烏克蘭總統加入,他們無法真的達成什麼協議,他們無法決定對我們國家不利的條款,我們的軍隊會繼續努力解放被占領的土地」。
他說,所有烏克蘭人的願望是讓2014年起被俄羅斯侵占的領土都回到烏克蘭,「這些領土寫在我們的憲法裡」。
他坦言這場戰爭打了3年,人們確實會疲勞、厭煩,但「我們已經做出犧牲,人們不會放棄這些犧牲,我們不會朝向別的方向、接受羞辱的和平,或只因為疲勞就停止戰鬥」。
台灣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處連續3年都有成員自主參與挺烏週年活動。面對國際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類比,尤其美國改變挺烏政策下,烏克蘭彷彿將成大國政治的棄子,使台灣挺烏角色更微妙。
中央社引述駐歐盟代表李淳(上圖)在布魯塞爾集會現場表示,烏克蘭未來發展還有很多變數,他婉拒上台但仍到場支持,主要是為表達反對使用武力的立場,這是台灣或任何民主國家都應該要反對的,而烏克蘭就是大國鄰居動武的受害者。
他說,民主國家的這種表態並不影響未來烏克蘭和談的整個方向,「和平方案是必要的,但這不等於我們要停止對武力侵犯的人告訴他說這是錯的,這些事彼此並不衝突,而且台灣也很需要國際間持續站在這個角度,也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用武力或脅迫來解決的」。
至於目前所見美國對俄國侵略者的軟化態度,未來會不會延伸適用在兩岸關係上,李淳認為無此跡象,因台灣的戰略地位跟烏克蘭完全不同,對美國有直接利益關係,所以今天美國怎麼對烏克蘭,跟未來會怎麼對台灣並無關連。
烏克蘭人在集會齊唱國歌,手比三叉戟符號的國徽,為戰爭犧牲者默哀,呼喊「武裝烏克蘭,就是現在」口號,要求繼續為達成公正的和平而戰鬥,一如過去2年集會景象。但是,在布魯塞爾冬末難得出現15度高溫的陽光下,烏克蘭的命運顯然尚未走出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