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政府已與當地科技新創公司 Origin Robotics 簽署合約,開發高速攔截無人機。這項計劃做為該國軍事戰略的一部分,期盼藉此建立多層次的反無人機系統(counter-unmanned aerial system,C-UAS),以應對新興的空中威脅。
強化拉脫維亞的防禦系統
據無人機新聞網站 dronelife,拉脫維亞國防部表示,除了 Origin Robotics,其他公司也被選為參與電子戰和導彈的開發。這些行動顯示出拉脫維亞致力於應對無人機威脅的決心。
無人機在軍事作戰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提供了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偵察和攻擊。無人機能夠遠程操作,迅速收集情報或執行攻擊任務,成為軍事領域的核心工具。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對抗無人機所帶來的威脅也變得極具挑戰。無人機的普及使得敵方也能使用無人載具進行偵察或攻擊。
為了應對這些威脅,Origin Robotics 將開發一款攔截無人機,專門來對抗空中快速移動的目標。這款無人機具有自主操作能力,不需人為控制。此外,製造商還能以較低的成本達到有效的防禦,助力軍方迅速部署,對抗不明飛行無人機。
官方與民間攜手合作
這項合作計畫將採取共同融資模式,研發資金由拉脫維亞國防部與 Origin Robotics 共同分擔。具體而言,國防部門出資 65%,產業夥伴則負責剩餘的 35%。這一投資模式反映了歐洲日益增加國防預算,並透過公私合作,加速防禦系統等技術的發展。
隨著現代戰爭的軍事威脅,如無人機、網絡攻擊等不斷加劇,傳統的國防採購和研發週期往往無法跟上這些威脅的速度。而這種融資模式允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此舉將加速研發流程,與傳統的採購過程相比,這種模式還能有效降低成本。
自主作戰系統的重要性
Origin Robotics 執行長 Agris Kipurs 強調,隨著無人載具重塑現代戰爭模式,反無人機技術已成為致勝關鍵。他提到,這份合約不僅證實了國防部對他們在自主作戰系統開發的高度信任,也彰顯了該公司在這一領域的專業能力。
Origin Robotics 所研發的無人機 BEAK,目前已在烏克蘭軍隊及歐洲地區服役。BEAK 配備中程打擊能力,並具有卓越的「抗干擾」性能。其射程可達 15 公里,每次攻擊成本比起同類型武器低上許多,為其帶來競爭優勢。
美國海軍去年在一艘軍艦上成功測試雷射光束命中無人機的新裝備,這套 High Energy Laser with Integrated Optical-dazzler and Surveillance(HELIOS)系統是由美國航太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所研發。
這類武器可以精確將能量集中在目標上,隨後進行摧毀或干擾。與傳統武器相比,它不須依賴彈藥,且具備快速和無需後勤補給等優勢。
荷蘭國防部於 1 月表示,將斥資新台幣 422 億購入德國軍武製造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 22 組 Skyranger 防空炮塔,保護地面部隊免受小型無人機的威脅。Skyranger 能應對無人機及其他低空飛行的飛行器,最大射程達到 5 公里。此外,該砲塔還配備口徑 30 毫米的轉輪發射炮,一定距離內能有效牽制無人機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