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菲律賓政府今天(3/20)在參議院聽證會中,針對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遭逮捕並引渡至國際刑事法院(ICC)的決定提出辯護,此舉引發國內對司法主權的激烈論戰。杜特蒂因任內「鐵腕掃毒」導致數千人死亡,被控涉嫌犯下「危害人類罪」,成為亞洲首位遭 ICC 審判的前國家元首。
現年 78 歲的杜特蒂上週被捕後已移送至荷蘭海牙,3 月 14 日首度現身 ICC 預審庭。根據程序,全案將於 9 月進入下一階段審理。菲國司法部強調此為「履行國際義務」,但杜特蒂支持者與政治盟友質疑程序合法性,向最高法院提出請願,主張菲國 2019 年退出《羅馬規約》後,ICC 已無司法管轄權。
參議院聽證會上,主席(Imee Marcos)痛批「外國施加的正義不是正義,是變相奴役!」身為現任總統小馬可仕胞姊的她,與杜特蒂家族關係密切,強調此舉形同否定菲國司法獨立性。對此,司法部長(Juanito Remulla)反駁,移交決定經法律評估,且「掃毒行動受害者家屬有權尋求國際司法正義」。
杜特蒂自 2016 年上任後發動血腥掃毒,官方統計逾 6,000 人死亡,人權組織則指實際數字破 3 萬。2018 年 ICC 啟動初步調查後,杜特蒂以粗鄙言論痛罵法庭,並於 2019 年單方面退出 ICC。儘管他多次承認對掃毒死亡事件「負全責」,但堅稱警方僅在自衛時動武,否認存在系統性屠殺。
此案被視為國際司法與國家主權的衝突縮影。支持者稱 ICC 審判是「遲來正義」,反對者則指控西方干涉內政。隨著 9 月審理臨近,菲國最高法院裁決與國際社會反應,將成牽動政局關鍵。杜特蒂女兒、現任副總統薩拉強調「將透過一切法律途徑抗爭」,預告司法戰火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