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報導, 歐洲主要軍事強國正制定計劃,旨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逐步從美國手中接管歐洲防務主導權。這項計劃包含向川普政府提出的「有序責任移交」方案,避免美方可能的單方面撤離帶來混亂。
據 4 名參與會談的歐洲官員透露,英國、法國、德國及北歐國家正進行非正式磋商,計劃在 6 月北約峰會前提交方案,承諾增加軍費與軍事能力,以說服美方同意漸進式移交,讓美國聚焦亞洲戰略。
美國軍費開支超過所有北約盟友總和,對歐洲安全至關重要,除了提供核保護傘(部分歐洲國家空軍基地存放美國核武),美軍還擁有歐洲國家缺乏的戰略投送能力,並在歐洲運營海陸空基地,駐軍約 8 萬人。
自川普勝選以來,德國、法國、英國已加快擴軍計劃,歐盟也推動軍備投資。據官員估算,歐洲仍需 5 至 10 年高額投入,才能補足美軍的常規戰力,但美國的核威懾仍難以取代。
「增加支出是我們唯一的籌碼:分擔責任,扭轉對美依賴。」一名官員坦言,「雖然談判已啟動,但任務之艱巨令許多國家望而生畏。」
雖然美方承諾維持北約義務,歐洲各國仍擔憂川普政府可能迅速削減駐軍或退出聯合行動。部分國家擔心與美談判反促使美方撤離,另有國家質疑川普政府是否會信守協議。
目前,法英正帶領十餘個歐洲國家組建「烏克蘭支持聯盟」,在軍援、情報和軍工領域展開「非美框架」合作,被視為歐洲防務自主化的前奏。
北約官員認為,保留北約框架比建立新防務機制更具可行性,其既有防務計劃與指揮體系仍可發揮作用。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專家 Marion Messmer 指出,即便美國退出,北約仍可作為歐洲安全合作的基礎結構,避免從零開始重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