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運用無人飛機(UAV)結合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技術,提升海岸巡檢與清理效率。2024 年共巡檢 15 處海岸,累計拍攝面積達 13.183 平方公里,成功辨識並清理超過 582 公噸廢棄物,突破海岸廢棄物監測與管理的技術瓶頸。
環境管理署表示,透過 AI 影像辨識技術的進步,導入物件分割技術,使面積判釋精準度提升約 50%,讓 AI 自動辨識與人工辨識的一致率超過 8 成。無人機的大範圍空拍,能迅速檢視海岸髒亂情形,即時通報並進行清理,為民眾還原乾淨的海岸環境。
台灣擁有長達 1,990 公里的海岸線,因地形限制,傳統人力巡查不易。環境管理署導入無人機技術,每次飛行可精準檢視 2 公里範圍,並透過 AI 分析空拍影像,拼接後自動辨識廢棄物占地面積,標記髒亂位置,並迅速通報處理。相較過去需人工檢視影像、約需一週完成巡檢,如今最快可在一天內完成,大幅提升監測效率。
2024 年環境管理署執行 15 趟無人機飛行,拍攝 5,726 張空拍影像,完成海岸帶拼接,並成功辨識 477,630 平方公尺的廢棄物面積,辨識率達 80% 以上,並通報 22 件海岸髒亂情形,累計清理 582 公噸廢棄物,守護台灣海岸環境。
中央社引述環管署長顏旭明表示,根據「向海致敬」計畫,全台 168 個監測點若發現髒亂,須於一週內清理並再巡檢確認。目前空拍巡檢搭配人工抽查,以比對影像與實際狀況,整體垃圾量並不算多。他指出,去年颱風「山陀兒」後,無人機巡檢高雄汕尾漁港及防波堤南面月牙灣,發現廢棄物嚴重累積,最終清除 531 公噸。
環境部自 2023 年起,透過國內研發機構的 AI 影像辨識演算法,訓練超過 8,000 張海岸廢棄物影像,讓 AI 自動辨識廢棄物占地面積,監測海岸清潔程度,並進一步分析廢棄物累積模式,作為減量管理依據。
未來,環境管理署將持續優化 AI 辨識技術,研發廢棄物種類辨識功能,以掌握海岸垃圾的組成,並納入監測與考核機制,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提升海岸環境整潔,推動臺灣邁向智慧環保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