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深入我們的日常,也成為許多爸媽的育兒利器,但當孩子越來越早接觸 3C亦引發不少親子衝突。據衛福部統計,兒少遭身體不當對待案件中約有 16%與管教兒少 3C使用有關,顯示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課題更加嚴峻。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對國內兒少網路使用行為調查顯示,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從 2021 年的 3.17 小時增加至 2024 年的 3.96 小時,首次接觸網路的年齡也從 8.7 歲降至 7.1 歲,手機、平板已成為許多孩子的童年,深深影響社交互動、情緒發展與認知能力發展。
當孩子接觸 3C時間增長,但與家長對使用 3C的觀點卻大不同,導致親子衝突升溫,113 年身體不當對待案件數共 1,810 件,其中 284 件與 3C管教因素有關。例如孩子認為在校壓力大,追劇只是放鬆,回家用社群也是與同儕聯繫的重要工具,而且爸媽也常滑手機,只是限制小孩很不公平等,爸媽的擔憂、言語、身體處罰和禁足等管教變成孩子心中的傷害。
此外,兒少的網路安全意識亦令人憂心。根據家扶基金會2025年最新調查,約半數兒少認為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公開個人資訊,近5成的兒少不知道如何設定社群平台隱私權限,另有4成表示家長從未與他們討論過網路安全議題。這使得兒少在缺乏防護的情況下,易成為性剝削受害者,甚至捲入網路犯罪。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及本部統計,2024 年遭受性剝削的兒少中,有7成案件是透過網路媒介,而性剝削嫌疑人中有一半是兒少,犯罪手法有 9 成涉及性私密影像犯罪。
親子教養專家王晴指出,親子協商 3C使用的過程中應堅持底線,同時給予空間與原則,而教養的關鍵應從家長自身做起,避免 3C成為「數位保母」。展翅協會陳時英組長提及青少年因為對親密關係的好奇及渴望,在數位環境更易展開與性有關話題,提醒家長教導孩子辨識網路危險信號,建立信任感成為孩子求助時的後盾。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呼籲,3C產品本身並非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正確使用並建立合理界線。她強調,應避免為了使用3C而傷了親子關係,父母能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理性與孩子討論合理3C使用規範,積極與孩子溝通網路安全議題,上網設底線,安全不脫線,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下守護兒少平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