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音巨頭 TikTok 再度深陷歐盟監管風暴!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er,DPC)5 月 2 日以「違規向特定國家傳輸用戶數據」及「長期隱匿數據流向」雙重事由,對 TikTok 開出 5.3 億歐元(約新台幣 180 億元)天價罰單,創《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實施以來第三高罰款紀錄。監管機構同步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六個月內完成整改,否則全面中止向中國傳輸數據。
監管雙重指控:從伺服器漏洞到政策欺瞞
根據 POLITICO 與路透社 的報導,DPC 裁決書揭露三大違規事證:
1. 「特定國家」監控法衝擊歐盟個資
●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未能證明其抵禦中國《反間諜法》等監控法律的能力,該國法律被裁定「與 GDPR 標準存在實質性落差」。
● 調查發現,中國員工可遠端存取歐洲用戶數據,且 TikTok 無法確保此類存取受 GDPR 級別保護。
2. 伺服器數據留存爭議
● TikTok 於 2023 年 2 月內部稽核中,發現「少量歐洲經濟區(EEA)用戶數據」儲存於中國伺服器,與其長達 4 年的「數據本地化」承諾相悖。
● 愛爾蘭 DPC 副專員陶艾爾(Graham Doyle)直言,儘管聲稱已刪除資料,他們正評估追加處分。
3. 透明度義務長期違反
● 2020 至 2022 年間,TikTok 隱私政策未明確告知歐洲用戶其數據可能轉移至中國。
● 直至 2022 年更新政策後始宣稱合規,但 DPC 認定「延遲揭露構成實質欺瞞」。
此次罰款拆分為 4.85 億歐元(數據傳輸違規)與 450 萬歐元(透明度缺失),加上 2023 年因違規處理兒童個資挨罰的 3.45 億歐元, TikTok 兩年內累計遭歐盟開鍘近 9 億歐元。
企業反擊:控監管漠視百億資安投資
TikTok 於聲明中強硬反擊,提出三大抗辯:
1. 採用歐盟核可機制
強調使用 GDPR「標準契約條款」(SCCs)嚴格管控數據存取,僅允許「受控且有限的遠端調閱」。所謂「標準契約條款」(Standard Contractual Clauses, SCCs)是歐盟核准的資料保護條款範本,企業可藉此合法進行跨境資料傳輸,即便對方國家法律未必達到 GDPR標準,詳見歐盟官方說明。
2. 三葉草計畫未獲採認
指監管機構忽略其 2023 年啟動的 12 億歐元「三葉草計畫」(Project Clover),於歐美設立獨立數據中心,並導入第三方監控系統即時審查數據流。
3. 零資料提供紀錄
重申「從未接獲中國當局索取歐洲用戶數據的要求,亦未曾主動提交」。
該公司示警,此裁決「危及數千間依相同機制營運的跨國企業」,更質疑「選擇性執法將削弱歐盟數位競爭力。」
地緣數據戰下的產業衝擊
本案被視為歐盟監管史的分水嶺時刻:
● 法律衝突明確化
裁決首度將中國法律框架列為數據傳輸風險指標,形同對企業劃定「地緣合規紅線」。
● 跨境服務警訊
使用阿里雲、騰訊雲等中國雲端服務的歐洲企業,恐面臨更嚴格審查。
● GDPR制裁升級
DPC 自 2018 年取得裁罰權後,已對 Meta、微軟 LinkedIn、X 等巨頭累計開罰逾 26 億歐元。若 TikTok 上訴失敗,可能被迫實施「數據斷流」策略,即在歐洲建立完全獨立的資料孤島(data silo)系統,類似 Meta 為應對美歐資料轉移問題而考慮的作法,這將大幅墊高其營運與合規成本。
新聞背景(截至 2025 年 5 月資料)
● TikTok 歐洲佈局:1.75 億月活躍用戶,2023 年啟動「三葉草計畫」於愛爾蘭、挪威建置數據中心
● GDPR 裁罰權:最高可處企業全球年營收 4%,以 TikTok 去年營收推算,潛在罰金上限達 34 億美元
● DPC 監管版圖:因蘋果、Google、Meta 等科技巨頭歐洲總部設於愛爾蘭,該機構已成歐盟隱私監管最強執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