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8日)接受廣播電台POP Radio節目「POP撞新聞」專訪,針對外傳內閣恐改組,他表示,能到政府機關服務是榮耀,他1天當兩天用、不在乎何時下車。
彭啓明上任將滿1年,他於受訪時說,能到政府機關服務是榮耀,他會努力達成長官交付使命,並1天當兩天用,1屆當兩屆用,義無反顧做下去,不憂慮任何變化,也不在乎何時下車,政府就是一棒接一棒。
彭啓明說,以前在民間,批評很容易,親自來政府部門做事就要想方法,情境不同,他相信大家眼睛都是雪亮的,他做事不分藍綠,未來一年工作方向,要讓淨零追上,並與國際接軌。
彭啓明也坦言,他來自民間,民間工作環境比政府部門好,也較無壓力,家人是期待他回到民間,較有生活品質,他希望4年就結束現在職務,這份工作用CP值來算划不來,但仍感謝政府找來幫忙。
中央社引述彭啓明說,環境部升格前是環保署,國人印象就是開罰單,是個管制型單位;這1年來,他努力讓環境部有新的使命,並讓同仁理解,社會要進步,政府應與民間走在一起,環境部應幫助產業與民眾推動環保。
彭啓明談到,上任後推動垃圾不落地,已在全台設置1萬個吸菸筒,提供民眾丟棄菸蒂,目前的確看到一些改變;在整治垃圾山做法上,以前是每半年測量一次垃圾量,他認為不夠,現在是每週一次用無人機檢測,並協助地方管理。
彭啓明說,不是每個縣市首長都重視垃圾處理問題,但彰化縣長王惠美就做得很好,很認真面對,強制實施分類垃圾破袋檢查,成功減少垃圾量。
彭啓明表示,他任內要扭轉的觀念就是,不是所有東西都是廢棄物而是資源,都可回收循環再利用,如營建土石的去化,要用新的方法解決亂傾倒問題。
彭啓明也提到,收集畜牧業排泄物做沼氣發電,發展綠電,是一舉數得,花蓮與台南已有成功案例,希望未來能快速複製,目前靠政府補助,未來期望做到自負盈虧。
7日彭啟明在臉書po文指出,他很榮幸出席環境分析學會的活動,代表國家環境研究院作為團體會員參與,早年他曾與凌永健老師合作「翡翠水庫核擴散應變計畫」,十多年前,他們曾共同討論萬一核災發生,空氣傳輸至水庫時的SOP應變。
彭啟明說,目前他們正在研議中的《環境檢測法》,攸關整個環境檢測產業的未來發展,過去檢測與監測體系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盲點與執行面的困難,立法院與監察院都已強烈要求加速立法,這法案將大幅影響整個檢測流程、標準與產業品質,迫切需要環境分析學會及專家學者的參與,協助打造一套合適、有效的法令基礎。
除了法制建構,他們更重視產業生態的長遠發展,6日資源循環署創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是環境部首度主動整合創新力量,並結合百億綠色成長基金進行直接投資,這代表政府不再只是監理者,更是推動者,也期盼分析檢測業能仿效新創產業聯盟的模式,創造屬於自己的產業平台與發展藍圖。
彭啟明在po文還說,產業的未來,必須依靠公私協力,目前許多年輕人對檢測業卻步,認為辛苦、前景不明,但事實上,包括半導體、再生能源、環境治理等領域,都迫切需要這類專業人才,我們必須重新定義這個行業的價值,整合分散的資源與職能,建構一個更具吸引力與成就感的職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