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四月首度發布水泥與混凝土「低碳評等標準」(Low Carbon Rating,LCR),為全球建材業邁向永續揭示新方向。台泥於 5 月 7 日正式宣布,該公司推出的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及其混凝土產品,雙雙達標成為台灣唯一同時獲「低碳水泥」與「低碳混凝土」認證的業者。
GCCA 此次首度建立明確的 AA 至 F 等級標準,依據每噸水泥與每立方混凝土的二氧化碳當量(CO₂e)進行分級,計算範圍涵蓋從搖籃到大門(Cradle-to-Gate),主要關注第一與第二範疇(Scope 1+2)淨排放,提供全球具可比性的碳足跡資訊。台泥於中國、土耳其、葡萄牙與西非生產的產品亦全面符合 GCCA 最新標準。
儘管技術領先,台泥在台灣生產的水泥卻因法規限制,碳排放仍是集團內最為高的,僅能達到 GCCA 最低 F 級。董事長張安平直言,這非技術所限,而是台灣法規仍停留在五十年前,無法如歐洲般允許更高比例的替代原料與低碳添加劑。他強調,水泥產業要實現淨零碳排,需從原料組成到制度全面轉型。
面對 GCCA 評等新制,台泥呼籲政府應儘速啟動台版碳交易制度(ETS)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避免本地低碳業者在全球競爭中陷入劣勢,導致碳洩漏與減碳成效抵銷。台泥並建議比照歐盟鬆綁相關法規,加速低碳技術與替代原燃料應用。
台泥進一步指出,政府可透過公共工程採購帶動低碳建材需求,發揮示範效果,推動整體營建與水泥產業的綠色轉型。面對氣候變遷壓力與國際碳規新制,產官合作將成為台灣低碳建材產業能否與國際接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