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策畫的「第 19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計畫《【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of Precarity)》於 5 月 9 日晚間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開幕,展覽自 5 月 10 日至 11 月 23 日對外開放,呈現台灣面對變動時代的建築思維與文化省思。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指出,台灣長年透過建築平行展發聲,未來將設立「台灣建築文化中心」,推動策展、研究與教育,強化國際對話。
策展主題《【無】信仰》呼應本屆大會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以「漂蕩」作為關鍵概念,展示17組團隊針對台灣處於地緣與文化邊緣狀態所提出的空間提案,反映一種介於之間、不確定性中的智慧。

展覽以「科技島」裝置為核心,透過 E Ink 電子紙呈現台灣地景變遷,並以「光明燈牆」隱喻傳統與未來的過渡,融合科技與信仰的象徵語言。
國立成功大學助理副校長吳秉聲表示,這次參展不只是設計展示,更是對國際變局的文化回應與空間實踐,展現台灣的建築實力與價值。策展人薛丞倫則認為,【無】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建築智慧,在國際展場上重構屬於台灣的集體認同與未來想像。
本次台灣館預展即吸引多國媒體與建築界人士關注,並舉辦多場論壇,聚焦高教與產業、影像與地緣政治、建築策展與博物館等議題,展現策展與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更多展覽與活動詳情可至活動官網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社群查詢。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
【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
展期|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