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自4月即開始不正常上漲,5月初狂升,導致金融體系紊亂,出口產業、壽險業、國旅受傷慘重,並引起國際金融體系重視。央行及行政體系一致否認是受美國壓力所致,然而新台幣升值伊始,央行疏忽金融體系的敏感性,未果斷處置阻升,導致各銀行爆發搶兌美元風潮,影響國家經濟、金融體系穩定,央行應痛定思痛,不容類似情事再次發生。
央行未及時阻升
台灣是以進出口貿易創造經濟奇蹟,以2024年為例,出口達4750.7億美元,年增9.9%,創史上第二高。其中美國市場快速崛起,當年度台灣對美國出口1113.7億美元,年增46.1%,顯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與否,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至鉅。
台北匯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4月開始,已有不正常上漲跡象,然而當時央行僅發表談話,希望民眾對新台幣的穩定要有信心,並未採取強有力措施,嚴防不正常炒匯,阻止新台幣不正常飆漲,坐失扼止新台幣飆升的最佳時機。
新台幣失速列車
5月2日,新台幣兌美元升值至31.064元,5月5日驟升至30.154元,開始上演失速列車戲碼。5月6日新台幣價格為30.380元,5月7日為30.295元,5月8日為3.303元,5月9日為30.308元。不論外資及投信、出口商皆因預期心理,進場瘋狂拋匯,甚至連一般民眾都因擔心新台幣飆漲,影響兌美元成本,瘋狂至各銀行或網銀拋匯。
台灣金融體系,各銀行本分行擠滿人潮,買賣美元,網銀甚至因此當機,影響所及,使得企業或個人,即使有正常美元需求,亦因此無法正常換匯,市場充斥不正常恐慌性投機交易,導致經濟、金融體系受傷嚴重。
新台幣兌美元在短短兩週內,接連失守32、31、30元大關,甚至最高抵達29.59元,不合理高價,創近3年新高。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何波動這麼大?央行及行政體系一再否認是因爲美國干預新台幣匯率,也不承認有「台版」的「廣場協議」情事,但又無法解釋這波新聞台幣升值,為何創下自1980年代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紀錄。
新台幣爆漲,不僅帶動亞洲多國貨幣同步走強,也使各國對潛在金融風暴高度警戒。英國金融時報專文評論指出,新台幣「史詩級爆漲」,引起市場震撼,潛在的風險是可能引爆亞洲規模高達2.5兆美元資產的拋售潮,影響廣泛,震撼國內外金融體系。
企業受傷嚴重
國內企業亦因新台幣匯價不合理上漲,受傷慘重。壽險業長期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約達7千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並未進行匯率避險。隨著新台幣升值,這些未避險部位面臨巨額帳面損失,尤其許多大型金控公司,轉投資壽險產業,更加劇金融體系的風險,以及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
不止如此,國旅亦因此受創,國人搶買美元,暑假即將來臨,出國旅遊成本降低,刺激出境旅遊需求,可能出現出國潮,但國旅生意快速流失,觀光旅遊逆勢發展勢必再擴大。尤其今年2月出國人數與到日本人數已破紀錄,新台幣升值,勢將影響外國遊客到台灣觀光的意願。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出口產業方面,以機械設備為例,4月以前保持連續三個月正成長的佳績,但從4月底到5月8日止,新台幣匯率升值8.7%,足以吃光業者的毛利,大幅壓縮企業利潤。同期韓元升值4.5%,日圓升值2.5%,人民幣僅升值0.5%,使業者無法與亞洲同業競爭,連報價都困難。
回憶過去彭淮南擔任央行總裁期間,曾面臨亞洲金融風暴,鐵腕維持新台幣匯率的穩定。金融體系戲稱「彭淮南防線」,嚇阻炒匯投機客,絕對不敢挑戰新台幣匯率底線,因此維持國家金融及經濟體系的穩定,他亦赢得全球央行總裁連續「14A」的佳蹟。
新台幣這一波異常飆升,嚴重影響金融體系及國家經濟穩定、國人對新台幣匯率穩定的信心。央行總裁楊金龍坦承,4月30日就看到新台幣升值力道加強的跡象,現在回顧,其實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市場就開始醖醖升值預期,星星之火,就應要馬上撲滅,「我們也會記取教訓。」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央行應痛定思痛,牢記「及時一針,勝過事後九針」,不容類似新台幣不當升貶情事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