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 20 日下午表示,國內新冠疫情快速上升,第 20 週(5/11-5/17)就診和重症人數均創今年新高,預估這波疫情最高點將落在6月中下旬,屆時單週將有 5.5 至 6.5 萬就診人次,重症和死亡人數恐將上升。
林詠青防疫醫師表示,上週死亡和重症各有一例較特殊情況。死亡個案為中部 50 多歲有癌症病史的男性,曾於 2021 和 2022 年各接種兩劑疫苗,但今年未接種JN.1疫苗。
這名個案於 4 月中旬出現呼吸喘、食慾下降和全身疲倦的情況,持續一星期沒改善後,4 月下旬就醫,並伴隨乾咳、血壓偏低等症狀,但當時新冠PCR結果呈現陰性,但肺部X光顯示肺炎後收治住院,給予抗生素治療。
但個案住院一週後肺炎惡化,出現呼吸費力、血氧偏低,且新冠PCR呈陽性反應,醫生研判是新冠感染併發肺炎、呼吸窘迫,並轉到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抗病毒藥物治療,但還是併發細菌和黴菌感染,住院三週後於 5 月中旬過世,死因為新冠併發呼吸衰竭死亡。
新冠升溫 3症狀超常見 還有腸胃不適 醫:疫苗接種率偏低是流行原因之一
上週年紀最小的重症病例為南部 10 個月大女嬰,本身沒有特殊病史,也沒有接種本季新冠疫苗。5 月中旬開始發燒、咳嗽,當天前往診所就醫,但症狀沒改善,還出現食慾不振、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和哮吼。發病兩天後帶至醫院就醫,有血氧偏低情形,新冠快篩陽性,X光顯示肺炎。醫師研判有急性呼吸衰竭,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目前住院多日生命徵象穩定、意識清楚,但症狀未完全改善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談到這波疫情來的又凶又急的原因,羅一鈞說,主要是變異株轉換,不管是國內或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鄰近國家,主流變異株都從XEC變為XDV變異株的分支——NB.1.8.1,因而導致多國疫情快速上升。
羅一鈞進一步說明,NB.1.8.1 具有較強的免疫脫逃特色,傳播力強,雖然目前未看到造成重症和死亡人數上升,但確診率高,加上國內許多民眾是在去年夏天第六波疫情中確診,如今已事隔1年,免疫保護力已衰退,所以導致新一波疫情。
羅一鈞提醒,目前國內疫情升溫,接種新冠JN.1 疫苗是預防新冠中重症最有效的方法,呼籲尚未接種者應儘速接種新冠JN.1 疫苗,另已接種 1 劑且間隔 6 個月(180天)的 65 歲以上長者等 3 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 2 劑。
疫情上升導致疫苗打氣持續提升,上週(5/12-5/18)接種近1.7萬人,為近3個月以來單週最高,民眾不免擔心是否會有無疫苗可打的窘境,羅一鈞強調,這週已增加配送 3.1 萬劑到各縣市衛生局,比上週 1.7 萬劑還多,預計這週五會再配送一批,國內庫存還剩下 310 多萬疫苗可供民眾施打。
另外,新冠抗病毒藥物儲備也充足,尚有瑞德西韋 20.7 萬劑、倍拉維 46.9 萬人份,莫納皮拉韋 1.1 萬人份,且仍有開口合約可叫貨。
至於醫用和家用快篩產能和庫存,羅一鈞說,廠商已回覆單週生產量可各達 7 至 8 萬劑,增產量能足夠。疾管署上週亦已協調四大超商、連鎖藥局、社區藥局等通路,針對新冠家用快篩持續鋪貨補貨,民眾如有新冠快篩需求,請就近詢問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