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昨天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引發討論,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今天(21日)表示,央行對於成立主權基金一向抱持正面態度,但管理外匯存底和管理主權基金完全是兩回事,強調不應該由央行主導。
賴總統20日發表就職週年談話,宣示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充分運用台灣產業的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布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
台灣討論主權基金議題多年,國內一直有強大呼聲,希望參考國外成功經驗,成立主權基金,將資金妥善運用;而央行握有規模龐大的外匯存底,常被點名是否能夠提撥部分外匯存底作為主權基金財源。
嚴宗大今天出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被問及主權基金議題時表示,央行對主權基金抱持正面態度,但建議先訂立專法,設立獨立專責的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可借鏡亞洲鄰近國家經驗如新加坡、韓國經驗,但不宜由外匯存底直接無償撥用。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央行外匯存底投資運用績效甚至優於委外代操,是否願意擔任主權基金的主管單位。
嚴宗大表示,委外操作的同時,央行也能學習金融商品操作及資產管理公司運行,其實委外操作的績效每年度都有差異,不能只單看一兩年評論,如果績效不好,也會收回來操作。
嚴宗大進一步強調,央行管理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管理完全是兩回事,主權基金不應由央行主導。
對於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的首批資金來源,央行建議有3大方式籌措,包括財政部發債、財政部撥款或由財政部出資設立,首批受託資金來源為公部門委託款等。
至於央行是否願意投資主權基金,嚴宗大重申,看政府對於主權基金管理的設置,央行立場是不宜「無償」撥用。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詢問,央行外匯存底投資報酬率如何,嚴宗大回答,介於2.2%到3%之間,每年會有波動。
黃珊珊追問,央行委外操作報酬率最高達3.53%,自行經營收益率最高則是2.66%,報酬率跟主權基金相比如何;嚴宗大表示,主權基金操作績效應該要更好。
莊翠雲: 財政部對於財源籌措責無旁貸
針對總統賴清德昨宣布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財政部長莊翠雲今天(21日)表示,主權基金的設置要審慎規劃、設立專法,包含研議未來投資規模與策略、管理機制透明、財源等,管理機關由哪個部會主責,行政院將詳盡討論,財政部對於財源籌措責無旁貸。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邀請財政部、金管會、中央銀行就「房屋稅2.0課徵亂象與金融機構對不動產融資緊縮及中央銀行信用管制措施對房地產交易之影響」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賴總統20日說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賴士葆今天在財委會質詢時關切主權基金未來管理機制、主責單位以及財源。
列席備詢的莊翠雲表示,主權基金的設置要做審慎規劃、設立專法,包含研議未來投資規模與策略、是否要由專責經理人操作、管理機制透明、財源來源等,這些都需透過專法進行處理。
莊翠雲說,至於由哪個部會擔任管理機關,行政院將詳盡規劃討論,在專法中訂定,對於主權基金細部規劃,行政院也會邀集相關部會討論,財政部對於財源籌措責無旁貸。
賴士葆追問,這樣一來是否可以說財政部要一肩挑起主管機關之責,莊翠雲則回應,「性質上應該是不太一樣」。
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質詢時問,是否覺得賴總統主權基金相關政策「走得太前面」、變化太快,莊翠雲回應,事實上,主權基金過去在台灣就多有討論,且近來國內外環境也有變化,比如美國關稅因素以及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也提到主權基金議題。
台灣擬成立主權基金
台經院:管理單位須中立是關鍵
中央社20日引述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資金來源可思考從稅收超徵提撥,請央行投資部分,或是政府撥預算,其中很重要關鍵是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
台灣經濟研究院20日舉辦2025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張建一接受媒體聯訪時談及主權基金議題,他認為,過去台灣對主權基金的討論非常多,資金來源也一直有各種論述,但實際上不太可能動用外匯存底,因為涉及會計科目的資產負債。
張建一表示,主權基金可以做,但必須解決錢的問題,除了政府撥預算,過去幾年台灣稅收常常超徵,或許可思考是否能從超徵部分撥出一部分成立主權基金,若希望央行出資,也要與央行溝通降低疑慮,或是由央行投資部分資金即可。
張建一認為,政府要成立主權基金,第一是資金來源的問題,第二個關鍵則是「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央行已經肩負金融穩定、物價穩定、匯利率等,而且央行成立目的不是要賺錢,主權基金則是戰略性投資,目的就不相同。
張建一表示,成立主權基金有其好處,除了提高國家收益,賺到的錢也可用於有利國家經濟安全的政策,或投資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是人工智慧(AI)相關,但資金來源須符合政府規定,也要審慎評估利害關係人的疑慮,管理部分務必要中立,找專職單位執行,並接受民意監督。
【報你知】主權基金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SWF),通稱主權基金。 ▶央行今年(2025年) 5月8日在送給立法院財委會的書面報告中說明, 主權基金顧名思義為政府的基金,主要是管理國家財富,如石油等 自然資源收入、財政盈餘,或受政府委託(如退休金)進行投資管理。 主權基金目的在於創造更多的財富,操作原則偏重較高風險與 低流動性的資產,以換取較高報酬率,因此投資標的涵蓋 公債、公司債、股票、私募股權、房地產(基礎建設)等,收益 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 ▶央行指出,依多數國家經驗,主權基金是由政府主導設立,並由政府 全資成立的獨立管理機構管理。如韓國投資公司(Korea Investment Corporation,KIC),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GIC)均為資產管理公司, 是投資海外;新加坡淡馬錫公司(Temasek)為投資控股公司, 為培植國內產業而設立。 ▶央行表示,台灣的主權基金管理機構設立資本及投資資金來源,可參考 亞洲鄰近國家如新加坡、韓國主權基金的創設經驗,首批資金來源主要有 財政部發債、財政部撥款,或是財政部出資設立,首批受託資金來源為 公部門委託款等作法。 (資料來源: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