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獨家取得的衛星影像顯示,中國本(5)月在南海具爭議的西沙群島永興島(Woody Island)部署了兩架經升級的遠程轟-6(H-6)轟炸機,此為 2020 年以來首見。專家指出,此舉是北京針對當前區域安全局勢發出的一項戰略性軍事訊號,意在展示中國日益增長的空中打擊與戰略威懾能力。
此項部署發生於多重敏感時機之下:中菲關係持續緊張、中國加強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以及亞洲重要防務對話「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即將於本週末召開。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學者許瑞麟(Collin Koh)分析指出,從純粹的戰略角度考量,H-6 轟炸機並無常駐西沙群島的必要性。因此,這次行動更可能是一種針對多方對象的戰略性「全方位表態」,對象包括菲律賓、美國及其他涉南海爭端的國家。
根據路透社取得並分析的美國 Maxar 科技公司提供的衛星影像,兩架 H-6 轟炸機於 5 月 19 日被發現停放於永興島機場跑道上,當日另有兩架運-20(Y-20)運輸機及一架空警-500(KJ-500)預警機。這些機型被視為支撐中國遠程作戰與聯合作戰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
部分分析推測,這批飛機可能於 5 月 17 日抵達,並停留至 5 月 23 日。 開源情報平台 PLATracker(專門分析解放軍空軍活動)創辦人班路易斯(Ben Lewis)表示,H-6 轟炸機長期駐紮永興島的可能性不高,認為這更像是解放軍運用高級軍備進行輪調部署的策略性調度。
地緣軍事背景與國際反應
此次部署發生的區域背景複雜。外交圈消息指出,一艘英國航空母艦預計於下月罕見進入南海海域。此外,回顧今年 3 月,在美國國防部長赫格賽斯(Pete Hegseth)訪問菲律賓、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承諾之前,衛星也曾拍攝到 H-6 轟炸機飛越爭議激烈的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
經現代化升級的 H-6 轟炸機版本具備發射反艦及對地巡航導彈的能力,部分機型甚至能搭載核彈頭彈道導彈,被視為對區域內美軍基地構成潛在威脅。 該型轟炸機近期活動頻繁,除去年 10 月參與環台軍演外,近年來亦罕見飛近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顯示其作戰半徑持續延伸。
目前,中國國防部、菲律賓國家安全單位及越南外交部均尚未針對此事件作出公開回應。
轟-6:持續升級的核心戰力
與美國 B-52 轟炸機的發展脈絡類似,中國的 H-6 轟炸機原型源自 1950 年代的蘇聯設計。歷經多次升級改裝後,H-6 已成為中國空軍最具戰略打擊能力的遠程轟炸機之一,配備了新型引擎、數位化飛行控制系統及多樣化精準打擊武器。
根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資料,中國南部戰區下轄兩個轟炸機團,通常部署於中國本土防禦嚴密的空軍基地內。此種部署在戰時可為轟炸機提供更大的保護空間,以對抗如美軍等潛在敵對力量。
目前,美國在日本部署多支戰鬥機聯隊及航空母艦編隊,在關島亦常態駐有 B-52 轟炸機與其他戰略機群,凸顯區域戰略競爭態勢。
持續升溫的南海主權爭議
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其主張範圍與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和越南等國的主張海域存在重疊。2016 年,常設仲裁法院裁定中國基於「九段線」的廣泛主權主張缺乏國際法依據,北京則拒絕承認該裁決。
在區域軍事態勢逐步升溫的背景下,此次 H-6 轟炸機在南海爭議島嶼的部署,再度引起國際關注南海局勢的穩定性與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