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宣布組成「黨外在野大聯盟」,她今天(11日)表示,這不是為了大罷免成立的,希望能在未來關鍵的3到5年團結捍衛台灣民主;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說,反制大罷免可以變成第一場戰役,目的在建立制衡、監督的制度。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今天則說,聯盟成員包括多名親中人士,顯見該團體是配合統戰對大罷免進行攻擊,大罷免已成為「反共護台」與「親中挺共」的角力。
黨外在野大聯盟9日曾強調,現今的民進黨,施政混亂毫無章法,有如一列失速列車,隨時可能把車上的2300萬人摔得粉身碎骨。不能跟著民進黨的路線進入死胡同,必須凝聚、淬鍊新的主流民意,團結所有在野力量,拉住這匹脫韁的野馬,阻止這場自殺式的狂奔,重新找到台灣真正的出路與活路。
鄭麗文籌組「黨外在野大聯盟」,今天6月11日舉辦成立大會,現場除了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等多名發起人之外,包含游顥、賴士葆、陳玉珍、馬文君、林德福、鄭正鈐、牛煦庭、張啓楷、麥玉珍、高金素梅等國民黨、民眾黨與無黨籍立委,以及趙少康都到場支持。
鄭麗文致詞時說,什麼是黨外的精神,就是對於一黨專政的體制,連結所有統治者、執政黨之外的聲音,發揮制衡力量;當下執政黨逐漸走向法西斯化、沙文主義化,大家憂心不已,因此希望連結、團結所有在野力量。不是跟總統賴清德一樣才叫團結,這就是大家今天站在一起的原因。
中央社引述鄭麗文說,發起人來自不同的政治光譜,不是為了大罷免而成立的,希望能在未來關鍵的3到5年、台灣民主政治岌岌可危之時,大家團結起來,捍衛台灣的民主。
趙少康表示,相信組成黨外在野大聯盟的目標,不會只有反制大罷免,但大罷免可以變成在野大聯盟第一場戰役,而反制大罷免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建立制衡監督的制度。
趙少康致詞時,有民眾高舉標語,高喊「反對舔共集團」等口號,並與在場支持民眾爆發言語衝突,隨後抗議民眾被主辦單位請出場,活動才得以繼續進行;趙少康說,來鬧場就是沒有民主風度。
立委高金素梅今天在臉書以《找回黨外的初心》為題發文,這顯然也是她出席致詞的內容。

高金素梅說,今天她很榮幸受邀參與黨外在野大聯盟成立活動。因緣際會踏上從政之路,算算也有23年了。在這23年中,她要感謝許多前輩的啟蒙,讓她在從政道路上,堅守著無黨籍的立場,為民族平等而奮鬥。
高金素梅指出,現在執政的民進黨,是從上個世紀的「黨外」政治運動起家的。當年「黨外」運動的初心,就是為了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集會自由,而去衝破戒嚴,實現自由、平等和民主。
可是,從陳水扁、蔡英文到賴清德,賴17條以「國家安全」當理由,企圖緊縮人民的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和人權。如果繼續讓民進黨政權這樣為所欲為下去,台灣難道不會重回戒嚴?
所以,此時此刻,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把當年「黨外」運動的初心找回來,真正實現一個不會走向獨裁的民主社會。
蕭旭岑表示,雖然鄭麗文說不是為了大罷免,但大罷免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讓大罷免得逞,台灣就會陷入仇恨政治;大罷免本來是民進黨發動的政黨攻防,但現在變成侵害台灣利益的政治惡鬥,所以大家一定要站出來反對大罷免。
此外,前總統馬英九14日將率團前往中國大陸,參加海峽論壇,媒體報導,傳出對岸是以商量「馬習三會」為誘因,力邀馬英九出席。蕭旭岑受訪時表示,這幾天的消息全部是假消息,去年馬習就見面了,沒必要安排「馬習三會」,沒有安排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