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董」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日前一句「現在很適合去日本玩」,在PTT引發熱議。許多人上網一查,發現台日機票真的變便宜了。難道日本機票變便宜,真的是與日本地震預言有關嗎?根據日媒報導,地震預言或許是只是原因之一,真正原因,可能與日本政府修正日圓貶值的政策,讓訪日遊客消費見頂後下滑有關。
K董日前在股東會上,針對日本機票進行回答。K董認為,日本線機票價格下滑,與「7月5日地震預言」傳聞有關,但也直言「現在的確很適合前往日本玩」。有網友指出,「我幾乎每個月飛一次,票價今年比去年便宜3K左右」,有不少網友認同確實有降價感,但有網友也直指「票價只是從天價降回比較合理價格」。
有網友認為,「整個暑假票價都在跌,跟地震沒關係」、「疫情後大家都報復性出國過,現在有點膩了」。所以,到底與地震有無直接關聯不確定,但機票價格下跌是不爭事實。
旅行業者統計,去年7月飛東京的傳統航空機票,價格大多落在1.4萬元,但今年7月日本線機票明顯不同,除了暑假第一週比較貴外,台灣3家國營航空及香港的國泰航空,都有1.2萬元有找的機票,廉航更是有6、7千元價格。
有人揣測機票價格下跌與地震傳言有關,但也有人認為,是日本旅遊熱已開始退燒。過去因太熱而擴大的航班,如今退燒後供過於求,票價自然開始回歸正常水準。為何會退燒呢?有日媒指出,可能與今年以來日圓貶值政策的修正有關,再加上過去訪日遊客太多,導致住宿、交通等成本連帶上漲,日本旅遊CP值下滑也是原因。
日本機票真的降價了嗎?以星宇航空為例,日本線是星宇營收重心,今年第一季日本航線客運占該公司總營收近5成,每周飛日本航班共101班,占比達41%,第一季日本線載客率就超過9成,比北美線及東南亞線還多。日本機票價格會下跌,很明顯就是客源變少了。
據統計,星宇航空今年元月單月營收來到42.3億元後,2月份營業天數變少,單月營收降為34億元,3、4月份營收略為回升至35億元以上,5月營收又降為34億元,單月營收明顯已無法重回元月40億元以上水平,受到營收占比近5成的日本線影響不小。
再以虎航來看,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航空公司,最早是由華航及新加坡虎航集團合資成立的廉價航空。成立後虧損多年,2021年由華航全資收購,目前是台灣唯一低成本航空公司。疫情後這幾年轉虧為盈,2024年稅後純益更達27.72億元,日前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4.89元現金股息及1.16元股票股利,合計每股配發6.5元股利。
虎航2024年全年營收為164.23億元,客運營收為158.7億元,東北亞航線貢獻最多,占整體營收的87.6%。其中,日本航線占比達77.2%,是公司主要成長動能的來源。日本線營收好不好攸關公司賺不賺錢、能賺多少錢?所以,日本線機票價格到底有沒有降價,從虎航的營收表現就應略知一二!
根據虎航資料,今年元月創下16.9億元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紀錄後,從2月份起月營收就逐月下降,幾乎逐月以1億元的方式減少,到5月份單月營收已降到12.4億元。虎航日本線營收占比高達77.2%,營收減少當然與日本線的收入有關。虎航今年第一季營收46.29億元,同樣改寫單季歷史新高,但4、5月營收開始出現下降,不免令人擔憂,台日機票下跌恐衝擊虎航未來營運表現。
從星宇與虎航的4、5月份營收來看,日本線機票下跌是不爭事實。有人揣測,台日機票下跌確與「7月5日地震預言」傳言有關。但日本政府對日圓貶值政策的改變,可能才是真正原因。因為,訪日遊客消費在今年初見頂後,不僅旅日遊客消費已見緩和,也影響旅客前往日本旅遊消費意願,機票價格自然也會下跌。
日本財務省的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元月旅行收支收入額創下8,995億日圓後,2月降至8,555億日圓,3月減至7,800億日圓,4月份為7,810億日圓,與3月份大致持平。日本經濟專家指出,「修正日圓貶值可能已導致訪日遊客需求見頂」。例如,今年4月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144.39日圓,與前一年度的1美元兌153.43日圓,日圓升值5.9%,對於訪日遊客來說,在日本消費的性價比優勢的確有所減弱。
日本絕對是台灣人最愛旅行的國家沒錯,此次日本機票降價讓不少旅遊達人在比價過後,也認為「真的是很有感!」但有網友認為,日本線機票價格雖有下降,但實際旅費仍偏高,特別是東京及京都一晚動輒3、4千元的飯店房價,因為「住宿費早已被歐美觀光客給推爆」,讓人下不了手。
不管是受日本將有大地震傳言影響,還是與日本政府改變貶值政策有關,對愛前往日本旅遊的台灣人來說,機票降價都是好事一件!不過,若是報復性出國潮結束、對赴日旅遊膩了、旅遊熱出現退燒等因素所致,在航班供給過大情況下,票價自然將回歸正常水準,過去靠日本線大賺錢的國籍航空,營運表現可能會受到衝擊。